• 首頁 > 互動交流 > 在線訪談

    山西:農業穩步提升 農村美麗宜居 農民幸福安康

    2022-10-31
    【字體:

    ?????9月29日上午,省委宣傳部舉行“山西這十年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十二場發布會,同時也是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。省委農辦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,全方位推動我省“三農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進展與成效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  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省“三農”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十年來,我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三農”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,始終把做好“三農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,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。堅持新發展理念,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,農村發展動能活力持續釋放,農民收入穩步較快增長,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芝麻開花節節高。
      “米袋子”更足更滿、“菜籃子”更豐更盛、“果盤子”更鮮更甜。全省糧食年產量從261.8億斤增加到去年的284.2億斤。2020年是歷史最高年,產量284.8億斤。畝產突破300公斤大關、增加36公斤。人均糧食占有量穩定超過400公斤,邁上新臺階。國家糧食安全考核連續5年獲優秀等次。小雜糧正在形成大產業、大食物,占據大市場,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山西特色方案。目前,肉蛋奶及蔬菜產量全國排名大步前移。百姓餐桌上精細菜、時令菜越來越多,成為黃土高原夏秋冷涼蔬菜優勢區。水果從7大類500多個品種發展到15大類800多個品種。山西水果、干果成為重要的出口農產品,銷往75個國家和地區。黨參、黃芪等十大晉藥享譽全國。
      農民“錢袋子”更實更鼓、“好日子”更順更美。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304億元增加到2134億元,增長63.6%。第一產業增加值從642億元增長到1286.9億元,實現翻番。農民收入從7064元持續增長,增速連年跑贏全國、跑贏城鎮居民、跑贏全省GDP,達到15308元,十年翻番。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1.5%,達到11666元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,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?;A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向村延伸、往戶覆蓋。穩妥推進煤改電、煤改氣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覆蓋率、污水處理率、衛生廁所普及率大大提高,更加整潔靚麗;“四好”農村路升級改造8.9萬公里,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%通客車。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的汽車、空調分別增長了2.2倍、1.9倍,農民生活越來越便捷舒適。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治理,大力推進移風易俗,農村更加祥和穩定。
      政策惠農、科技興農、融合富農、改革活農、投入支農。在鄉村產業上,我省突出打好特色優勢牌、有機旱作牌、加工轉化牌。今年豐收節,省域農業品牌“有機旱作·晉品”,首批66個產品精彩亮相。鄉村發展上,統籌產業生態兩大布局,充分開發農業多種功能,深度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留住更多鄉愁記憶。鄉村建設上,不斷推進生產設施現代化、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。工作推進中,始終做到“堅持政策惠農、科技興農、融合富農、改革活農、投入支農”“五個堅持”。我省在全國首家出臺《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條例》《小雜糧保護促進條例》等,修訂出臺28部涉農法規。農業科技貢獻率突破61%,比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。推動數字農業、農村電商、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,2021年,全省休閑農業營業收入81.3億元,帶動42.4萬人就近就地就業。農業生產托管近3000萬畝,走在全國前列。公共財政優先保障“三農”,省級以上財政每年“三農”投入由24億元增加到130億元,增長4.4倍,十年累計投入730億元,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、生活更幸福、鄉村更美麗。
     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,脫貧群眾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變化。全省農村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升,全部實現“兩不愁三保障”。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4875元增長到2020年的10352元,年均增長11.4%;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2166元增長到2020年的9729元,年均增長23.9%。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799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,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,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。山西在歷史性趕考中交出了脫貧攻堅優秀答卷。
     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顯著改善,脫貧地區面貌實現從封閉落后到全面改善的巨大變化。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,社會事業長足進步。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4.28萬公里,解決181.5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,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3.37萬戶、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?!叭娓谋 ?835所,新改建村衛生室13045所,累計建成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1122個,整體搬遷深度貧困自然村3365個,47.2萬人“挪窮窩”。長期困擾群眾的行路難、吃水難、用電難、通信難、住房難、上學難、就醫難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。
      脫貧地區經濟發展快步趕上,產業就業支撐實現從單一匱乏到百業競興的巨大變化。堅持新發展理念,統籌生態生計、協調增綠增收,生態扶貧“五大項目”帶動52.3萬貧困人口增收,在“一個戰場”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“兩個攻堅戰”。特色產業帶動127.7萬貧困人口增收,“大同黃花”“吉縣蘋果”“山西藥茶”等區域品牌,成為穩定脫貧、持續增收“硬支撐”。光伏扶貧收益實現貧困村全覆蓋,村集體經濟年平均增收20.47萬元。電商扶貧覆蓋6833個貧困村,鄉村旅游扶貧建設300個示范村,技能培訓、持證就業成為普遍共識,打造“呂梁山護工”“天鎮保姆”等特色勞務品牌90多個,帶動91.8萬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,脫貧地區培育起發展新動能,脫貧群眾拓寬了增收新渠道。
      鄉村治理能力顯著提升,基層組織實現從參差不齊到堅強有力的巨大變化。持續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,“五級書記”遍訪貧困對象,整頓貧困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,選優配強、集中輪訓貧困村黨組織書記,實施農村本土人才回歸工程,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。累計有9.6萬駐村隊員、1.96萬第一書記奮戰在駐村幫扶第一線,同貧困群眾結對子、認親戚。深化扶貧扶志、開展感恩奮進教育,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,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。

      

   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

    主辦單位:山西省臨汾市蒲縣人民政府辦公室 ? 版權所有 

    承辦單位:蒲縣人民政府辦公室  

    晉ICP備10001888號-1  網站標識碼:1410330003

   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

    蒲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:使用大于1366*768分辨率/IE10.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!

    晉公網安備 14103302141035號

   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


    zozozo欧美人禽交